三年多了,關於來到倫敦工作的種種。

接受好朋友的提問,分享在倫敦工作的種種與心情。期望有更多有同樣想法的朋友們,對自己說聲加油然後勇敢地向前衝。我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人、也沒有到很努力,要相信自己一定也做得到,縱然面臨考驗時,有幾次的過程真的會很苦,但可能性真的比你想像中的高。


一開始怎麼會想到要來倫敦呢?

  1. 前一份工作結束。
  2. 換帖兄弟在倫敦唸書,在之前一直有問我要不要去倫敦玩,順便找他。
  3. 他提到那邊很缺工程師,機會好像不錯,可以試試看。
  4. 得知有個打工度假簽證可以抽,我剛好剩最後一年可抽,不然就試試看吧,然後運氣很好就抽中。
  5. 在台灣的加班文化真的太重了,平日每天加班外,週末甚至過年有時候也要加班。這是會動念想去國外工作的其中原因,台灣這樣的環境繼續做下去,真的很難有好的生活品質。
  6. 從高中起,就開始有想要出國唸書或工作的念頭。主要是看到身邊有人擁有這些東西,自己想想,自己也是想要這些東西的。但那時只覺得自己頂多唸書吧,工作的話,不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真希望那時,能有個比我年長的人告訴我,我還很年輕,絕對可以做得到。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真的好重要。)

剛拿到簽證時候就抱持著要留下來的心情嗎?

沒有,在出來前,本來只想要待兩年。但來這裡開始工作以後,就覺得我要想辦法留超過兩年了。在這裏失去的多,但成長地也很多,有很多台灣沒有辦法學到的、看到的面向。


會建議大家在台灣就開始投履歷嗎?

超級會。

  1. 首先,英文要更好。
    1. 報名一個英文聽說比較多的課程吧。投資絕對划算。
    2. 參加一些有外國人的meetup,讓自己有需要講英文的場合。
  2. 經營LinkedIn
    1. 記得一定要用英文寫。然後寫得氣勢強一點,用一些比較厲害的動詞。記住不要用Planned或 Help之類的詞。Planned可以用Directed取代,Help可以被 improve or reinforce取代。
    2. 不用寫得很細,但是重點的關鍵詞要提到。如果能夠提到一些數字更好。
    3. 有做過的Project等等,要加到Project裡面。
    4. 請想像自己如果是人資,或是你可能的未來主管,看到這個人的LinkedIn會不會想用他。
  3. 讓你的主管或同事endorse你
  4. 增加自己的connection。狂按加好友。女生這部份更要好好利用優勢,大部分一定都會接受connect。(男女本來就不一樣,大家要各自好好運用自己的優勢)
  5. 在LinkedIn上找一些和你有相關領域的論壇,加入,然後看能不能在那邊發言。
  6. 開始關注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或公司,找有沒有一樣是
    1. 你認識的人
    2. 你朋友認識的人(可以看到connection)
    3. 你同學校的人
    4. 台灣人
    5. 亞洲人
    6. 不管哪國人,同樣team的
    7. 不管哪國人,人資

    和他們聊,問你想問的資訊,請他們幫忙refer。

國外其實求才若渴,你符合他們要的,他們絕對想盡辦法把你拉進來。就算沒上,整個面試經驗也是很珍貴的,下一次只有更好。


你一開始和第二次找工作的方式感覺都是苦行僧式的,但在那個當下, 支持你不放棄的原因是什麼呢?或是你在那個當下其實也是有點享受這個的感覺?

  1. 我不想失敗。有點太言重我理解,但我被台灣的教育深化地很深,我很怕失敗,太怕了。
  2. 然後不甘心,不相信自己做不到,想證明自己。
  3. 也想證明「沒有在國外念書,也是可以在國外找到工作」這件事情。希望自己的例子,可以讓其他很想在國外、也適合在國外工作的朋友有信心,覺得自己也可以。我是說真的,我也不是什麼多優秀的人,就是個平凡的人,大家一定都可以的。

你提到有拿到其他國家的offer 但還是對倫敦情有獨鍾,除了已經適應之外你對這個城市的感情來自哪邊呢?

  1. 德國那邊工作,在生活上還是要會德文,那時我連英文都有點無法融入英國了,更別說德文了。
  2. 有一些比較要好的朋友在倫敦。
  3. 如果去德國,是去慕尼黑。不得不說,倫敦還是一座更棒的城市。(文化、藝術、城市的大小)

對希望來英國或歐洲工作的在台灣的工程師,你有什麼建議或是有什麼是你覺得你當時候如果能夠知道會很有幫助的?

  1. 經營LinkedIn
  2. 想盡辦法練英文
  3. 全世界都非常地缺工程師。
  4. 世界經濟也是很好,就台灣狀況好像不太理想。
  5. 不用怕,你甚至可以直接從台灣應徵,只要你能力夠,他們真的是想盡各種辦法把你弄過來。

目前在英國這幾年, 有什麼遺憾或後悔嗎?

第一份工作,其實自己是

  1. 降級在做、降薪在做。
  2. 做遠在自己能力內的事情,挑戰不多。
  3. 主管等等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優秀。
  4. 公司本身也不是很有前景。

但是因為他們說會給簽證,為了簽證而繼續做下去。結果後來他們也沒給我簽証(Palm face)。


如果讓一切重新來過,有什麼你會用不同方式做的?

其實做個一年,或者快一年,就已經有recruiter在問了,也有機會拿到有簽證的工作,但那時就是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原因

  1. 一部分是怕。
  2. 一部分是重新找有簽證的工作,真的太辛苦了,自己想逃避。
  3. 覺得公司有恩於自己,就這樣換工作覺得虧欠。
  4. 同事和環境也很熟悉了,不想這樣換。有一點像我當時機械系不轉系的心情,和同學熟了,不想換。
  5. 其實我現在沒有積極地想要換,也有部分是因為2,3,4這三點。不得不說,找工作必須做的準備還有那個過程真的是非常非常累,加上新工作環境和同事的適應。

那時應該(由簡單到困難)

  1. 應該至少試試看市場水溫,看自己的機會如何
  2. 不顧情誼,報恩待一年很夠了。
  3. 工作和生活上軌後,就應該要持續鞭策自己,自我進修,為下一份更好的工作做準備。(這個是持續性、要堅持才能做到的東西,所以最困難。)

五年內會計畫回台灣工作嗎?

要也是會等拿到永居或身份以後,還有三年半多拿永居。但十年內一定會回台灣。


在兩個不同的英國工作的這期間, 你覺得和台灣工作環境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1. 講究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比較少在加班。
  2. 不會有下班前一小時和你說這東西明天早上要。這真的太沒道德了。
  3. 更多年輕的創業家,不會資源都是被老人把持。
  4. 尊重專業。我認為這樣程式效能比較好,只要解釋給他們,他們都能接受。
  5. 不會短視近利。當和主管講這樣是benefit in the long term,主管能接受。台灣有些是東西做出來為主。
  6. 時程不會壓這麼緊。台灣你和他說這要五天,上面會說那我給你三天行不行(呃..)
  7. 這邊老一輩的人比台灣老一輩的人有眼界很多,看得比較多,視野比較大。台灣的老一輩很多沒有機會出國,真的視野會相對小,有時會用比較古板的方式管理公司和員工。
  8. 大公司比台灣多太多了,機會更多。舉一個例子,台灣沒有臉書,這裡有臉書,光這點就是個巨大差距了。更別說其他國際企業。

是什麼支持你在英國工作呢?

  1. 同上面那一題,和台灣的一些差異。
  2. 希望看更多各國不同的東西後,到時能夠帶一些東西回台灣
  3. 國外工作耶,你好厲害的虛榮。

 


哪個部分是你覺得比較有挑戰性的呢?

  1. 英文。其實只是英文,其他我覺得都沒有。
  2. 會要花時間習慣的不同文化,但不會這麼難做到的就是
    1. 酒吧文化:
      • 這邊下班是不吃東西直接喝啤酒的,肚子不舒服。
      • 酒吧裡面聊天有夠吵,都要大喊講話,我還是比較喜歡平靜放鬆地聊天。
    2. 很多這裡他們在聊的話題,自己真的沒有相關經驗和瞭解,無法融入。
  3. 啊,還有在這裡生活,便利性會輸台灣很多。一個人在國外,其實很多在台灣很輕鬆的事情,來到這裡都會變得很辛苦。

補充問題:

「我很怕失敗,太怕了」感覺是很真誠的告白啊!覺得這樣的心情來英國後有改變嗎?在英國有什麼失敗的經驗嗎?

沒有太多。但開始有一個觀念是「鼓勵失敗」,這從工作中可以感覺得到,公司本身是很鼓勵我們去嘗試,失敗也沒關係的。但是台灣從小的求學環境,是嚴重地逞罰失敗,經歷了這16年的教育,就算我現在腦袋知道鼓勵失敗,血液裡面還是害怕失敗。

來英國最挫敗的,就是發現自己的過去,浪費了很多人生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以及感受到他們受到的教育方式以及他們的人生比自己好很多。舉例來說,他們大學很早就畢業,念研究所的人很少,都很早出來工作,身邊的人都比我年輕(我33了,我身邊都23-30之間),然後他們很多都去了世界各地看過,我之前有個同事才從北極回來,除了歐洲外,他還去了亞洲很多地方。27,28歲他們的心智和處事成熟度,至少是絕對高過當時同年紀的我。我們太晚出社會了,大學受的教育又不足以可以直接入社會,和業界有距離。

變成必須是一個因為落後,所以一直追趕的過程,很不甘心,很苦。


我現在沒有積極地想要換,也是因為2,3,4這三點, I thought you don’t want to change!

現在的工作和公司很好,真的很好。但是肯定有更好的,我也追求更好的薪水,追求自己更有興趣的領域(我目前在醫療數位化產業,很不錯,但我更有興趣在人類的大腦或心理學之類的)。理論上,我應該同時積極地在觀察和找,但我沒有就是了。


但⼗年內⼀定會回台灣 why?

因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父母、家人親人都在台灣。

其實這就是在國外很苦的地方,沒有家人親人,同時,你很難有根的感覺。

世界上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失去以後才會感受到「啊,原來我一直以來擁有他」,這種沒有根的感覺真的是人在國外長居,才體會到原來人們在說的、書上寫的,是這種感覺。這在台灣是很難感覺到的。

題外話講兩個東西。首先,一個這裏很難適應的感受,人來來去去,關於人的部分,會一直經歷一個認識了新朋友、不久接著馬上又要失去他的過程,很無能為力的一種惆悵。

然後,我和我的家人親人還有好朋友們是非常非常親的,在看到台灣家人和朋友分享的一些照片和近況,都會想著如果我在台灣,我一定也在裡面,每每這時就會提醒自己,是失去了多少回憶、付出了多少代價,才換來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現在。唯一的救贖,就是更告誡自己要積極地過生活,但因為自己從小就不夠吃苦,實際鞭策自己後所活出來的人生,在回頭看時,還是充滿了許多偷懶和逃避,對這樣的自己其實是很失望的。這也算是我在國外生活的另一種壓力。


“國外⼯作耶,你好厲害的虛榮。” 其實應該很多在國外工作的人都有別人這樣對他們說的經驗, 我自己覺得滿困擾的, 好像在這邊我們都不用努力都是吃香喝辣的感覺.. 一般你都怎麼面對別人這樣說呢? 而且大家這樣說不就是因為覺得英國比台灣高級嗎, 如果在非洲工作, 大家應該就不會這樣想?

我只是享受那個虛榮而已,但我骨子裡很知道我沒有比較好。

我會和別人說我沒有比較優秀,台灣的大家其實能力真的都很好,這真的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情,大家真的都有能力做到。我倒不覺得非洲工作大家不會這麼想,大家沒有太歧視非洲,你講你在越南或印尼工作,大家可能還歧視一點。大家真的覺得英國比越南高級,而實際上,某種層面上也的確是。但真的還是很端看你是做什麼的。

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就是要去定義,什麼叫做「高級」。舉例,我自己是工程師,在越南或印尼工作,薪水可能比較低,但我的生活不一定比較差,也說不定會很喜歡很享受,可是如果談到城市的infrastructure還有國際化程度,英國或者我們說倫敦,是高一等的。

我其實在講著很糟糕的話,致敬一位作家仿效她誤用儒家的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可能是劇烈地錯著,但這就是我在這個社會洗鍊下產生的真實想法。


很多這裡他們在聊的話題,⾃⼰真的沒有相關經驗和瞭解,無法融⼊, 有什麼例子嗎?讓大家可以開始了解這些話題提早準備XD

沒有耶,多看一些英國劇應該有幫助吧,但我只能說應該,因為我自己實際上沒有這麼做。基本上,你英文夠好,每個單字都聽得懂的話,你就算不知道那個話題,也可以稍微插個話。我的問題在於,我單字量沒那麼大,他們會用一些專門的詞,我聽都沒聽過,也不可能每次都打斷他們對話問是什麼意思,所以只能很挫敗地讓自己真的聽不懂地錯過了。

喔然後如果你很喜歡足球,對足球有了解,會和這邊的歐洲人蠻有得聊的。


字裡行間你好像很希望大家多離開台灣工作, 但聊天的印象你其實很在乎台灣, 你覺得這兩個是沒有衝突的嗎?

我很在乎台灣,但如果在台灣只能當一個剝削員工企業的螺絲釘,那樣的企業也只是在吸台灣的血而已,與其幫這種業主賺錢,還不如早早離去。要把好的想法和好的觀念好的企業文化,在台灣建立起來,這才是我認為必須努力的地方。

然後補一點,台灣有所謂的一間公司待個一兩年以上比較好,在英國這裡,不太有這種觀念,你只要能力夠強,然後可以講得出為什麼你會離開(當然不要批評前公司,可以說追求更好發展等等),你前一份工作做只做個半年,想跳也是可以跳,大家不會這樣而說話,也不會有人說什麼你這樣只待不到半年,不太好,這很Bullshit。

很多時候,我覺得台灣的很多職場觀念、學校的教育、社會的眼光,都是在幫我們成為企業主底下一個更好的螺絲釘,大家乖乖默默悶悶地做,企業主可以把薪水壓低,工時拉長。整個台灣整個教育整個政府,就是一個很大的陰謀,想要把每個年輕人洗腦成可以幫企業主乖乖工作的認分員工,教育使盡全力地教導你怎麼成為好員工,沒有告訴你可以自己當老闆。於是大家都在想著,我要進到好公司,我要成為好員工。


結語,最近的心得

  1. 體會到,如果是想要進很好的公司,簽證從來都不是問題,就算你是火星人或納美克星人,公司都會想辦法幫你弄到簽證,然後讓你進公司工作。能力才是最最最重要的。(但這部分比較局限於Senior職位的人)
  2. 簽證絕對會有影響,以前看到不需要簽證的人,都會有點不甘心,覺得自己這部分很吃虧,但現在比較釋懷了。想了想,終歸咎其實是自己能力不夠,如果自己能力很強並且能進很好的公司,需要簽證和不需要簽證,對他們來說差異真的是不大的。
  3. 希望台灣的大家能夠團結起來,一起互相幫忙分享資訊和心得,同時幫彼此Refer,讓更多台灣人也能到國外工作。我是希望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能來國外工作的,台灣人才流失沒關係,未來五年或十年,只要裡面有1/3的人回台灣,我相信會是另一股能量的。
  4. 台灣現在就是很多老屁股佔著資源,他們又跟不上世界的速度。五年十年後,他們退了,才會是我們的機會,我們要趁這段時間,好好累積自己的視野和能量。機會來時才能馬上上場。
  5. 還是那句話,希望台灣的大家能更團結。我很想建立一個海外工作的聯結網,在不同公司的大家,都能夠互相幫想盡自己公司的朋友refer。這是一個很實在、並且可行的做法。其實這點和上面第三點完全一模一樣,但我想講兩次,因為我真心很希望這件事情。
  6. 身邊有一些朋友,有著我認為一定是到了國外會更適合他的性格。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到國外發展,但是有些人真的就是更適合待在國外。想盡辦法出來吧,朋友們,如果你在台灣待得很悶、很痛苦,又曾經出國過覺得國外很適合你,真的就想盡辦法出來吧。會很辛苦,但是整個辛苦的過程會很有收穫的,就算最後結果有機率是不如人意,但真的值得一搏。現在整個世界的氣氛,真的是有著很好的機會的。

Leave a comment